行业动态

最低价中标法的适用场景及优点

    分类:行业动态 发布单位:湖北国盛招标咨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5-04-15 阅读量:0
最低价中标法(又称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)是指在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,以投标报价最低的供应商或承包商作为中标人的评标方法。

一、最低价中标法的适用场景

最低价中标法适用于以下情况:

  1. 标准化程度高、技术简单

    • 如通用设备、办公用品、建筑材料(水泥、钢筋)等,质量差异小,易于比较。

  2. 市场竞争充分,供应商众多

    • 多家企业可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,价格透明,不易形成垄断。

  3. 采购需求明确,无特殊技术要求

    • 招标文件对规格、参数、服务等要求清晰,无需复杂技术方案评审。

  4. 价格敏感型项目

    • 预算有限,需最大程度节省财政资金(如政府小额采购)。

典型应用领域

  • 货物采购(电脑、打印机、家具等标准化产品)。

  • 简单工程施工(如道路维修、标准化装修)。

  • 常规服务(如保洁、物流等可量化服务)。

二、最低价中标法的优点

  1. 节约成本

    • 直接选择最低报价,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支出。

  2. 减少人为干预,提高透明度

    • 以价格为唯一标准,减少专家主观评分的影响,降低腐败风险。

  3. 操作简便,提高效率

    • 评标流程简单,缩短招标周期,适合大批量标准化采购。

  4. 促进市场竞争

    • 倒逼供应商优化成本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

三、中国对最低价中标法的政策调整

由于最低价中标法可能带来质量问题,近年来政策有所调整:

  • 《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》(财政部87号令)

    • 要求对异常低价进行合理性审查,防止恶意低价。

  • 《招标投标法(修订草案)》

    • 强调“合理低价”,而非单纯最低价,需考虑履约能力。

  • 部分地方政府限制最低价中标

    • 如深圳、江苏等地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“最优质量价”或“综合评估法”。

四、如何合理使用最低价中标法?

  1. 严格资格预审

    • 确保投标人具备履约能力,避免无资质企业低价竞争。

  2. 设置价格下限

    • 如采用“成本预警机制”,否决明显低于成本的报价。

  3. 加强合同监管

    • 明确质量、验收标准,防止低价中标后降低标准。

  4. 适用于合适项目

    • 仅用于标准化、低风险采购,复杂项目建议采用综合评分法。


上一篇:如何判定一个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适用《招标投标法》还是《政府采购法》

下一篇:招标采购投诉处理升级战:国企如何破解"恶意投诉"困局?


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湖北国盛招标咨询有限公司     服务热线:027-87295188 ICP备案/许可证号: 鄂ICP备2023003653号-1